Bazin硬红斑

Bazin硬红斑

概述:硬红 斑(erythema induratum)又名硬结性红斑,或Bazin病,或硬结性皮肤结核(tuberculosis cutis indurativa),是一种深部血源性皮肤结核。文献上还有另一种硬红斑,叫Whitfield硬红斑,一般认为是一种结节性血管炎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病因

病因:一般认为系结核病在皮肤上的一种表现。多见于青年女性,对称性发于小腿屈侧,易溃破形成溃疡,常伴其他内脏结核。Lever指出,近来一些作者相信,硬红斑的原发病变为皮下小动脉和静脉的炎症,按Schneider和Undeutsch的观点,血管受损后发生的任何脂肪坏死都能发展成结核样的表现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目前发病机制不很清楚。近来一些作者相信,硬红斑的原发病变为皮下小动脉和静脉的炎症,按Schneider和Undeutsch的观点,血管受损后发生的任何脂肪坏死都能发展成结核样的表现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过去大多有结核病史或伴有内脏结核。多见于青年女性,对称性分布于小腿中下部屈侧(图1),间有侵及股部或其他部位者。经过缓慢,多发生于春秋季。皮疹初起为豌豆或蚕豆大的坚韧活动的皮下结节,逐渐增大,可达核桃至鸡卵大,表皮因受压而紧张,颜色由潮红变为暗红或青红,浸润明显。上述结节可长期无变化,亦可逐渐吸收治愈,或软化溃破,形成深在性不整形的溃疡,有稀薄淡黄色干酪样脓液。溃疡呈典型的结核性溃疡外观,边缘薄,有穿凿,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及色素沉着。自觉有轻微触痛,站立过久或晚间疼痛可加重。结核菌素中等度的稀释液(1∶10000)呈阳性反应,对低倍稀释液(1∶1000)呈弱阳性或阴性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组织病理:表皮萎缩变薄,浸润主要在真皮深层,甚至达皮下组织。浸润由多数典型及不典型的上皮样细胞及淋巴细胞所构成,并有少数浆细胞,其内可看到少数郎汉斯巨细胞。血管的改变甚为显著,为血管炎改变,血管内皮细胞肿胀、变性或增生,血栓形成,管腔闭塞。可伴有脂肪细胞不同程度的变性及坏死。

诊断

诊断:多见于青年女性,对称性分布于小腿中下部屈侧,间有侵及股部或其他部位者。经过缓慢,多发生于春秋季。皮疹初起为豌豆或蚕豆大的坚韧活动的皮下结节,逐渐增大,可达核桃至鸡卵大,表皮因受压而紧张,颜色由潮红变为暗红或青红,浸润明显。有结核病史或伴有内脏结核。组织病理:表皮萎缩变薄,浸润主要在真皮深层,甚至达皮下组织。浸润由多数典型及不典型的上皮样细胞及淋巴细胞所构成,并有少数浆细胞,其内可看到少数郎汉斯巨细胞。血管的改变甚为显著,为血管炎改变,血管内皮细胞肿胀、变性或增生,血栓形成,管腔闭塞。可伴有脂肪细胞不同程度的变性及坏死。即可诊断。
    中医病机和辨证:
    1.病机 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体弱气虚,虚火内动,耗伤津血,痰湿郁阻,结聚肌肤而发。
    2.辨证分析  皮损呈暗红结节,或溃后长期不愈,伴有身倦乏力,纳差,渴不欲饮,有时烦躁易怒,舌质淡或舌边光红,脉沉细或沉弦。辨证属于体弱气虚,痰湿凝结,气滞血淤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:
    1.结节性红斑  多见于小腿伸侧,发病较急,患部剧痛,常伴有关节痛,结节呈鲜红色不破溃。
    2.结节性脂膜炎  亦好发于小腿,但亦可见于腰臀及股部、上肢等处。结节溃破后可流出黄色油状液体,常呈回归性发生,每次发病伴有发热、全身不适及关节疼痛,组织病理像显示脂肪小叶,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。

治疗

治疗:中医疗法  法宜健脾益气,除湿化痰,活血通络。
    1.对硬结性红斑发生溃疡者,可用:党参10g、茯苓10g、白术10g、红花10g、伸伤草10g、鸡血藤15g、苏木6g、夏枯草15g、连翘10g、土贝母10g、陈皮6g、牛膝6g;有下肢浮肿者加木瓜、防己;午后低热、手足心热者加龗板、鳖甲、地骨皮。
    2.硬结日久不溃,也不消者可用阳和丸、散结丸、大黄zhe虫丸,局部久不愈合者可服人参养荣丸
    3.局部治疗  初期红晕明显者可用芙蓉膏;欲溃者可用铁箍散软膏;已破形成溃疡者用化毒散软膏及紫色疽疮膏各半湿合外敷,疮面清洁者可用甘乳膏以促进愈合。

预后

预后:经过缓慢,多发生于春秋季,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及色素沉着。

预防

预防:预防原则:主要是发动群众,大力宣传结核病的防治知识,定期进行健康检查,早诊断,早治疗,消灭传染源,杜绝传染途径。开展卡介苗预防接种,增强机体的抵抗力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